引领中国存量时代的建筑更新改造项目
中国・北京/中关村鼎好大厦

Scroll Down

  北京市中关村是众多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硅谷”。位于其门户处的“鼎好大厦”于2003年和2008年分阶段建成,曾作为售卖电子产品的商业大楼为人们所熟悉。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这栋大楼日渐陈旧老化,空置率也逐年增高。近年来,随着该地区对办公空间需求的不断增加,这栋大楼的用途也逐渐转变成了办公楼。在此背景下,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型项目随之启动。本次改造没有拆除原有的存量建筑,而是通过全面的更新改造来实现建筑面积约20万㎡的大型建筑的用途转换。

  2020年,北京市以实现脱碳化社会为目标,出台了由大拆大建转向有效利用存量的城市更新政策,而本项目开始于市政府出台政策之前,因此作为时代先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该项目于2022年完成了一期改造。从破旧的商业大楼到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办公楼,到底是如何实现这次更新改造的呢?下面将详细介绍日建设计的提案内容。

CATEGORY

以激发整个区域的活力为目标,重新构建城市骨架

  鼎好大厦在地下2层与地铁4号线的中关村站直接相连。地下2层的自由通道虽然与街区中心相连,但氛围阴暗没有被积极利用。因此,我们的改造设计没有局限于大楼,而是主动提出了重新构建城市骨架(行人路网)的方案,目的是为了激发整个区域的活力。规划设计中采用了日建设计拥有大量实绩的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站城一体开发)手法。我们规划建设的行人路网,可以从地铁站顺畅前往中关村的中心区域及其对面坐落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大学区域。

  作为行人路网起点的车站一侧的地面上有一个城市公园,遗憾的是如今公园不再是人们休息的场所,而是变成了自行车停放处。我们建议将这个公园改造成下沉广场,在地下2层连接车站与城市。街区一侧的终点也新设一个下沉广场,在地下1层与城市相连。此外,连接地下地上的垂直动线的集合体“URBAN CORE”与行人路网相连。这是一种将来自车站和街区的人流顺利引入鼎好大厦地下商业区和办公楼层的设计。

在大楼中央设置中庭,实现进深的优化

  原来的鼎好大厦将楼梯等设施分散配置在了外墙一侧,办公室进深约60m,如此大的进深作为办公室使用存在诸多不便。那么该如何改善外部光线难以进入、动线错综复杂的平面呢?我们提案在大楼中央设置中庭,以实现舒适的办公空间和视觉・动线的中心性。

  在改造中设置中庭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毕竟要拆除原有的楼板,在大楼正中央挖出一个竖井。这次改造虽然在结构和平面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但正是得益于此,变成挑空的中央部分成为了自然光的通道,办公楼层也实现了进深的优化。虽然因为开挖竖井损失了部分建筑面积,但通过在作为办公室具有较高价值的高层部分进行扩建,得以确保大楼的总建筑面积不变。通过面积的重新配置,租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加。

  随着大楼的用途由商业变更为办公,电梯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我们没有在结构上再开洞,而是通过在中庭内设置电梯来降低改造成本。中国的办公楼通常采用居中式核心筒,这样一来,人们只能在电梯间和各楼层间来回走动,因此无法感知大楼的全貌。而鼎好大厦的中庭则是一个能让所有租户的员工和来访者都能体验的象征性空间。

@Zhen Jia Yao

@Zhen Jia Yao

促进租户员工间的交流和创新

  从成熟的知名IT企业、投资公司到前景广阔的初创公司,中关村是一个各个阶段和不同行业的企业纷纷设立办公室的地方,鼎好大厦自然也预设了这些企业的入驻。我们认为租户员工间的交流更容易激发创新,因此,在大楼屋顶上建造了一个名为“创新花园”的花园。员工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在这里一边放松充电一边享受交流的乐趣。

🄫Tian Fangfang

@ZHANGJIN PHOTOGRAPHY

  我们还提议在大楼内各处设置会议厅和共享办公空间等用于交流的公共空间。其他办公楼中难得一见的独特创新空间,有望提升建筑的附加值。

🄫Tian Fangfang

同时实现建筑的用途转换和二氧化碳减排

  原来的大楼外墙上布满了广告和LED招牌,我们将这种商业大楼特有的外装全面更新为符合现代开放式办公楼的设计。为了表现出中关村高科技企业云集的特色,采用了“镶嵌工艺”的主题,在精致工艺品和IT中挖掘出二者的“技术”共性,像镶嵌一样将外观不同的两种玻璃相邻安装到同一面上,塑造出全新的外观形象。

@Zhen Jia Yao

🄫Tian Fangfang

  与拆除原有建筑后建造新建筑相比,本次更新改造减少了约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可见,延长老旧建筑的生命周期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非常有效。通过改造,鼎好大厦的性能也得到了提升。这栋大楼在评估建筑环保性能的“LEED认证”和从健康角度评估建筑空间的“WELL认证”方面,均获得了金级认证。

@ZHANGJIN PHOTOGRAPHY

  鼎好大厦引领北京市的脱碳城市战略,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源,实现了符合时代需求的用途变更和形象更新。本次改造对城市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市政府在看到这个提案后,对将邻近公园改造成直接连接车站的下沉广场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如果二期改造完成并实现TOD开发模式,想必会极为有效地激发出整个区域的活力。日建设计今后将继续为这种更新建筑改变城市的项目做出贡献。

@Zhen Jia Yao

  • 中谷 宪一郎

    中谷 宪一郎

    常务执行董事
    企划开发总部 首席执行官

    1993年东京大学毕业后入职日建设计,从事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是大型城市开发和外资酒店等复杂项目管理方面的专家,主持参与了众多中国的大型项目以及海外客户在日本的项目。代表作品主要包括日光丽思卡尔顿酒店、大阪洲际酒店、华为松山湖等优秀项目。

  • 森井 直树

    森井 直树

    建筑设计总部
    国际设计部门
    设计部 设计总监

    2001年毕业于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获硕士学位。在建筑设计事务所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后,加入日建设计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广泛参与了从大规模开发到小规模研究所的众多不同领域的日本项目,并将所积累的技术经验有效应用于海外项目中。代表作品包括涩谷Scramble Square、北京中关村鼎好大厦改造项目等。上智大学Sophia Tower曾荣获日本建筑家协会优秀建筑选。
    日本一级建筑师、日本建筑学会会员。

  • 李  里

    李 里

    国际事业总部 国际企划开发部门
    国际设计PM部(中国) 高级项目经理

    1995年于横浜国立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业化建筑开发及设计监理工作。入职日建设计后,主要负责建筑项目管理。代表项目包括中日新闻社品川FRONT大厦(2008)、SONY大崎大厦(2011)、饭田桥站前再开发(2012)、大连住友不动产大连开发(2013)、沈阳积水裕沁府(2015)、东莞华为松山湖研究开发设施(2015)、无锡积水裕沁湖畔庭(2016)、深圳华为会展中心(2017)、东莞华为大学(2019)、北京中关村鼎好大厦改造项目(2020)等。曾荣获港区绿之城市建设奖(2012)、再开发协调员协会城市再开发高山奖(2015)、collection2022中关村奖(2022)等奖项。
    日本一级建筑师、监理工程师。

  • 龟井 聪

    龟井 聪

    建筑设计总部
    国际设计部门
    设计部 设计主管

    2011年东京工业大学大学院硕士毕业后入职日建设计(上海),2016年加入日建设计。专业为建筑意匠设计,主要负责海外大型综合开发项目和 TOD项目。2017年凭借“杭州绿地中央广场”项目荣获CREDAWARD银奖。代表作品还包括“北京中关村鼎好大厦改造项目”等。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将日常生活、产业、经济活动等人的活动与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相融合。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家乡札幌的城市建设活动,旨在促进当地的国际化发展。

    日本一级建筑师、日本建筑学会会员。

  • 赵 维雍

    赵 维雍

    建筑设计总部
    国际设计部门
    设计部

    2016年从东京大学大学院建筑研究科毕业后,入职日建设计。
    建筑设计专业.参与了研究所,办公,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数据中心和运动设施等多种建筑设计项目,
    并拥有室内设计经验.在项目团队中担任「设计窗口」、「设计师」、「项目管理」等复合型角色。
    主要项目为「中关村改造项目」「朝日饮料研究所」。
    一级建筑师。「站城一体开发。TOD46的魅力」(2019)(共著)

本网站使用cookie。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cookies。查看协议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