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新社会形态
~加速马赛克化的30分钟城市圈~

日建设计 城市项目总部首席执行官 大松 敦
(文中所示职务为文章刊登时所任职务)

Scroll Down

  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被迫居家办公,虽有诸多不便,但同时我们也获得了很多新的认知。这些发现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将会对今后的城市形态产生很大的影响。
  今天想在这里谈一谈部分可行性设想。

日建设计 城市项目总部首席执行官 大松 敦 日建设计 城市项目总部首席执行官 大松 敦
(文中所示职务为文章刊登时所任职务)

新冠病毒带来行为和价值观的变化

  自3月底以来自我约束的居家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上班族来说,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工作方式吧。每天早上无需在昏昏欲睡中挤上拥挤的电车,依然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这一事实,在正面意义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由此可见,远程办公在技术上已经得以实现,以往阻挠其施行的不过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商业习惯和工作方式。
  当然,不光是工作方式,很多人可能已经注意到身边的生活圏竟出乎意料的丰富多彩。大家人不再去著名的旅游胜地,而是到附近的神社庙宇去感受历史,或者在充分利用微地形和暗渠的广场及人行道等公共空间进行运动和交流。交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安全是重中之重,所以人们尽量避免轨道交通、公交车和出租车等与他人共享空间的公共交通手段,更倾向于选择步行和自行车等个人化的交通方式。

对市中心/居住区的中间区域的期望

  居家办公常态化后,我们发现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在这次疫情期间,学校等教育机构停课,人们在欣喜获得更多亲子时光的同时,也面临着难以兼顾工作的难题。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同时参加网络会议时的声音和通讯环境也是一大问题。所以我想可能有很多人都会想要一个在家附近的办公场所,如此一来不必跑到市中心的办公室也能集中精力办公。
  我认为今后这种需求将会在大城市市中心与居民区的中间区域有所增加。当然,不仅限于工作场所,还要加强相关交流设施和商业设施的建设,医疗机构也将逐步向中间区域分散设立。据说首都圏的平均单程通勤时间约为50分钟,那么中间区域位于住宅与办公室的中间,即两点距离均为约25〜30分钟的路程为最佳。

图1 30分钟城市圈示意图 图1 30分钟城市圈示意图

  在中间区域的工作方式很可能不是传统的朝九晚五。可以上午在这里工作,下午到市中心工作,也可以在这里参加网络会议后再回家居家办公。能够步行往返于住宅和中间区域是最为理想的,如需在途中购物或接送孩子,也可以利用自行车或小型电动车。无论从家还是市中心的办公室都能够在30分钟内到达的中间区域(图1),需要灵活应对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因此,今后也许会出现更多的多任务空间,它们能够根据季节和时段轻松切换不同用途。

东京城市结构变化的前景

  如果这一变化发生在东京,那么中间区域会是哪里呢?比如我们可以认为,在东京都的城市开发诸制度中被指定为「活力繁华枢纽地区」和「重点区域枢纽地区」(图2)的区域是不错的选择。这很容易联想到西面七环内外以及东面六环与七环之间的部分。这些区域均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可在30分钟内到达位于都心区的办公室。此外,这些区域的20〜30分钟路程圈(步行或骑乘自行车)基本上覆盖了前往都心区工作的上班族们的居住区。

  东京都都心区域原本就具有多核心的结构特征。大丸有(大手町、丸之内、有乐町)商务区、作为商业代表的银座、兼具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日本桥自不必说,涩谷、新宿、池袋和品川等大型始发/终点站的周边地区都营造出了各具特色的街区氛围。赤坂・六本木及临海地区也逐渐成为东京的新象征。   具有发展前景的中间区域,应和都心区域一样,根据各自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地形特点等突出其个性,打造出充满创意的城市圈,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此一来,东京向马赛克状城市结构(图3)的转型将会加快,这也正是目前研究的「城市形象目标」。   当然,这也将促使人们对那些只能在都心区域观看到的超一流现场娱乐和顶级赛事等的真正价值进行重新评估。我认为,以中间区域为中心的30分钟城市圈生活和都心区域高品质生活方式的结合,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方便和丰富多彩。

已经发生的转型迹象

  2019年11月国土交通省发布的东京城市圈PT调查结果显示,自1978年调查开始以来,总出行次数首次出现下降(图4)。在首都圈人口持续增长且职业女性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出行次数的减少也许表明,包括居家办公在内的多种工作方式比预期普及得更快更广。很可能是那些不在大企业工作的年轻人引领了这一趋势,比如新兴孵化器和一些自由职业者等。今后,大企业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也将大大加快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对此今后我们将持续关注并进行解读。

图4 总出行次数(东京城市圈第六次人口出行调查摘要) 图4 总出行次数(东京城市圈第六次人口出行调查摘要)

  • 大松 敦

    大松 敦

    法人代表・社长

    1983年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入职日建设计。主持参与了众多城市开发项目,构筑了从整体规划到项目管理的一整套新行业体系。代表作品包括东京中城六本木(2007年)及东京中城日比谷(2018年)、东京站八重洲口开发(2013年),以及包括涩谷未来之光(2012年)在内的涩谷站周边再开发等多个东京都大规模站城一体化项目。2021年起出任日建设计社长一职。日本一级建筑师、日本建筑学会会员。

本网站使用cookie。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cookies。查看协议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