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家公司组成的“涩谷团队”经过百年一遇的涩谷重建取得的成果。【前篇】
Scroll Down
以2012年涩谷未来之光开业为契机,涩谷站中心地区再开发项目正式启动。次年,以长远规划为方针的施工·工程调整会议「涩谷站中心地区施工・工程协议会(通称:CM会议)」启动。该会议集结了包括各铁路公司和开发商在内可称之为“涩谷团队”的九家公司。本次我们邀请了会议成员中的东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JR东日本)的有川贞久先生(现:新宿南能源服务株式会社)、东京地铁株式会社(东京METRO)的白子慎介先生、东京急行电铁株式会社(东急)的森正宏先生、以及与株式会社日建设计一起筹备和运营CM会议的太平洋顾问(Pacific Consultants)株式会社的小肋立二先生,就再开发项目的过去与未来以及“涩谷团队”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座谈。主持人是自该协议会成立时即参与项目的日建设计城市项目总部TOD规划部规划设计主管篠塚雄一郎先生。
TAG
纵观全局的CM会议是涩谷再开发的“原动力”
篠塚:「涩谷站中心地区施工・工程协议会(CM会议)」设立于2013年年底。从那时起,就施工进度调整及施工内容「可视化」企划宣传活动展开了一系列的协商及各项工作。首先想请大家介绍一下CM会议设立时的情况。
有川:我当时是JR东日本枢纽站规划部的课长。我记得聚在一起的九家公司最初就如何统一导向标识与宣传用海报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协商谈论。因为之前从未有过类似的经验,所以即使在公司内部也经常要解释自己在做些什么。
篠塚:2016年,各公司一起制作了项目宣传海报。海报采用相同的格式和三个标语,每个公司选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JR东日本的海报使用了「看齐!!站台」的广告语。从海报上可以看出埼京线站台移动到与山手线站台相邻的位置,我当时非常震惊于这种痛快直观的表现(笑)。
有川:这源于本司「出发、东北」的宣传标语(笑)。
有川:我当时是JR东日本枢纽站规划部的课长。我记得聚在一起的九家公司最初就如何统一导向标识与宣传用海报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协商谈论。因为之前从未有过类似的经验,所以即使在公司内部也经常要解释自己在做些什么。
篠塚:2016年,各公司一起制作了项目宣传海报。海报采用相同的格式和三个标语,每个公司选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JR东日本的海报使用了「看齐!!站台」的广告语。从海报上可以看出埼京线站台移动到与山手线站台相邻的位置,我当时非常震惊于这种痛快直观的表现(笑)。
有川:这源于本司「出发、东北」的宣传标语(笑)。
JR海报
白子:我们东京METRO的「传统与先进的结合」相对而言就略显生硬了,看到那个标语时真的很惊讶(笑)。我和有川先生一样,对于一开始就统一标识规则进行的讨论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我们和JR东日本在讨论初始花了很多时间,因为还要考虑到与各公司本身标识的一致性,难免有些难以统一的地方。
篠塚:最后的结果就是导向标识在基调上要符合涩谷站街区土地区划整理项目(车站街区区划整理)初始的设计。还有,施工期间人行道会发生变动,由于施工主体非常复杂,因此对行人动线切换前及切换后的引导等也进行了统一。同样作为轨道公司,东急那边又是如何呢?
篠塚:最后的结果就是导向标识在基调上要符合涩谷站街区土地区划整理项目(车站街区区划整理)初始的设计。还有,施工期间人行道会发生变动,由于施工主体非常复杂,因此对行人动线切换前及切换后的引导等也进行了统一。同样作为轨道公司,东急那边又是如何呢?
道路调整指南(基础设施建设)【后】 道路调整指南(基础设施建设)【前】
森:东急作为车站街区土地区划整理的代表,长期以来参与其中。由于该项目中道路经常变道,标识规则的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统筹管理众多参与企业工程进度的「交通对策研讨会」。
篠塚:由于必须在道路上进行铁路和基础设施相关的施工,因此难以避免工期和场地的冲突。研讨会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多家单位的施工实施统筹管理,因为没有可借鉴参考的先例,想必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吧?
森:由于要同时在车站周围非常狭窄的区域内进行各项施工,所以调整夜间施工时段尤为重要。虽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认为正是由于提前一年进行调整,才保证了各单位的顺利施工。
篠塚:这恐怕只有轨道公司与(国土交通省的)东京国道事务所等具有高度公共性的单位担任核心成员才能做到。我也曾参与了项目的启动和运营,期间深刻感受到各单位并非只考虑自己的业务,而是从全局出发营造出了“涩谷团队”的氛围。
有川:我认为涩谷区对CM会议给予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也是协商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比如车站周边的十几个吸烟区和车站东西两侧的两个公共厕所都在涩谷区的管辖之下,如果要建设临时站房必然会影响到这些设施。因此,CM会议提议东京国道事务所也加入会议,由相关各方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小肋:我记得那个提案。CM会议的有趣之处在于,虽然是政府身份的东京国道事务所却以企业的身份参加到与各公司的讨论中。印象中正是由于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思考怎样实现「整体优化」,才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篠塚:小肋先生代表太平洋顾问(Pacific Consultants)的规划部门参与了涩谷的整体规划,在CM会议中,与我们日建设计一起作为顾问来协助事务局的各项工作。但实际上,在CM会议开始之前,即自2013年2月交通对策研讨会启动以来,您就一直参与其中吧。
篠塚:由于必须在道路上进行铁路和基础设施相关的施工,因此难以避免工期和场地的冲突。研讨会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多家单位的施工实施统筹管理,因为没有可借鉴参考的先例,想必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吧?
森:由于要同时在车站周围非常狭窄的区域内进行各项施工,所以调整夜间施工时段尤为重要。虽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认为正是由于提前一年进行调整,才保证了各单位的顺利施工。
篠塚:这恐怕只有轨道公司与(国土交通省的)东京国道事务所等具有高度公共性的单位担任核心成员才能做到。我也曾参与了项目的启动和运营,期间深刻感受到各单位并非只考虑自己的业务,而是从全局出发营造出了“涩谷团队”的氛围。
有川:我认为涩谷区对CM会议给予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也是协商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比如车站周边的十几个吸烟区和车站东西两侧的两个公共厕所都在涩谷区的管辖之下,如果要建设临时站房必然会影响到这些设施。因此,CM会议提议东京国道事务所也加入会议,由相关各方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小肋:我记得那个提案。CM会议的有趣之处在于,虽然是政府身份的东京国道事务所却以企业的身份参加到与各公司的讨论中。印象中正是由于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思考怎样实现「整体优化」,才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篠塚:小肋先生代表太平洋顾问(Pacific Consultants)的规划部门参与了涩谷的整体规划,在CM会议中,与我们日建设计一起作为顾问来协助事务局的各项工作。但实际上,在CM会议开始之前,即自2013年2月交通对策研讨会启动以来,您就一直参与其中吧。
小肋:是的。最初各公司共同开展工作的契机其实是来自交通管理部门的一句苛责(笑)。公司A说想在施工时封锁道路的一条车道。然后,在它旁边施工的公司B也同样说想封锁一条车道。如此一来即使每家公司只封锁一条车道,凑到一起也会造成道路被阻。交通管理部门指示必须针对这一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大家当时都非常苦恼。
森:通常因为无法预测其他公司的施工状况,只能尽量缩短己方的工期,但实际上动起来就会发现,往往天不遂人愿。这个项目,让我们切实感受到通过交通对策研讨会的协调,为了尽量使项目按照进度进行,各方相互协调、通力合作,才会迎来现今的涩谷。
白子:当然,即使没有CM会议,各公司间也会进行协调。但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公布各公司的进展并明确在社么时候之前必须完成什么工作,我认为这无疑是涩谷再开发的原动力。由于确切规定了最后期限和明确了工程延误的后果,也确实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笑)。
森:通常因为无法预测其他公司的施工状况,只能尽量缩短己方的工期,但实际上动起来就会发现,往往天不遂人愿。这个项目,让我们切实感受到通过交通对策研讨会的协调,为了尽量使项目按照进度进行,各方相互协调、通力合作,才会迎来现今的涩谷。
白子:当然,即使没有CM会议,各公司间也会进行协调。但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公布各公司的进展并明确在社么时候之前必须完成什么工作,我认为这无疑是涩谷再开发的原动力。由于确切规定了最后期限和明确了工程延误的后果,也确实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笑)。
通过「Vision」和「Web」实现施工状态的可视化
篠塚:涩谷站中心地区城市开发协调会的副会长内藤广先生说过:“如果工程一干就是10年、20年,那人们就不会再来涩谷了,因此即使在施工期间也应确保信息的发布”。CM会议除协调施工外,还肩负宣传再开发项目的职责,设置信息发布设施的工作于2014年开始加速推进。
小肋:例如最初前往东京METRO的「METRO・SUNACHIKA」进行考察。这是一个通过年表和立体透视模型以简单易懂形式介绍南砂町站改造工程的设施。
有川:当时觉得,为了让大众了解相关信息做到如此地步,真的很难得。当然,还有可观的支出。
篠塚:白子先生在设置信息展示空间这件事情上也是相当积极,干劲十足。
白子:一旦陷入就乐在其中呀(笑)。与内藤先生等有识之士谈起施工信息发布的话题时,深感这就是东京METRO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呀。所以我记得曾告诉过大家我们会全力以赴。
篠塚:是的。包括我们顾问公司在内,大家为设置信息空间选出了十几个候选场地并进行了讨论。
森:我记得那时曾有过地下广场的提案,但被告知由于相关法律的约束很难实现。就这样,可用场地越来越少。最终由于消防和建筑上的限制,很难再打造一个固定空间进行展示。
篠塚:最后,在涩谷之光的连络步行天桥上设置了「SHIBUYA INFO VISION」,播放由各公司制作的40秒动画。这是2016年2月的事情。
小肋:例如最初前往东京METRO的「METRO・SUNACHIKA」进行考察。这是一个通过年表和立体透视模型以简单易懂形式介绍南砂町站改造工程的设施。
有川:当时觉得,为了让大众了解相关信息做到如此地步,真的很难得。当然,还有可观的支出。
篠塚:白子先生在设置信息展示空间这件事情上也是相当积极,干劲十足。
白子:一旦陷入就乐在其中呀(笑)。与内藤先生等有识之士谈起施工信息发布的话题时,深感这就是东京METRO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呀。所以我记得曾告诉过大家我们会全力以赴。
篠塚:是的。包括我们顾问公司在内,大家为设置信息空间选出了十几个候选场地并进行了讨论。
森:我记得那时曾有过地下广场的提案,但被告知由于相关法律的约束很难实现。就这样,可用场地越来越少。最终由于消防和建筑上的限制,很难再打造一个固定空间进行展示。
篠塚:最后,在涩谷之光的连络步行天桥上设置了「SHIBUYA INFO VISION」,播放由各公司制作的40秒动画。这是2016年2月的事情。
白子:盒子型的信息发布展示设施需要参观者必须进入其中,但设置在通道上的Vision从远处就能看到,宣传效果更胜一筹。最终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小肋:监管部门曾指出“不可让行人驻足在通道上”,最终我们以“长度正好适合边走边看”的说法说服了他们。我们还在视频中植入了二维码,扫码后可以观看完整版的长视频。
有川:现在YouTube上还能观看呢。我们还尝试了Twitter与Facebook等SNS,深深体会到信息发布也不是件容易事呢……
森:真是辛苦了。现在设在涩谷之光步行天桥上的Vision也已经撤除了,视频应该还能在网上看吧?
小肋:2016年年底,沿涩谷川设置了集装箱,设立了咖啡馆式的信息发布设施「Shibuya Info Box Supported by ZOJIRUSHI My Bottle」,在这里通过公告牌和视频进行信息发布。2019年3月,根据东京国道事务所的提案开设了网站「 Shibuya Info Box」。通过发布施工信息和之前的照片,向大众展示涩谷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蓝图。
小肋:监管部门曾指出“不可让行人驻足在通道上”,最终我们以“长度正好适合边走边看”的说法说服了他们。我们还在视频中植入了二维码,扫码后可以观看完整版的长视频。
有川:现在YouTube上还能观看呢。我们还尝试了Twitter与Facebook等SNS,深深体会到信息发布也不是件容易事呢……
森:真是辛苦了。现在设在涩谷之光步行天桥上的Vision也已经撤除了,视频应该还能在网上看吧?
小肋:2016年年底,沿涩谷川设置了集装箱,设立了咖啡馆式的信息发布设施「Shibuya Info Box Supported by ZOJIRUSHI My Bottle」,在这里通过公告牌和视频进行信息发布。2019年3月,根据东京国道事务所的提案开设了网站「 Shibuya Info Box」。通过发布施工信息和之前的照片,向大众展示涩谷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蓝图。
设置于现涩谷STREAM项目地块内的Shibuya Info Box Supported by ZOJIRUSHI My Bottle(2017年7月拆除)
有川贞久
新宿南能源服务株式会社
代表取缔役社长
1990年,筑波大学第三学群社会工学类城市规划专业毕业后,加入东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主要从事与自治体・轨道公司・开发商等的协商・协调工作。曾负责东京站、新宿站、横浜站等的改造规划与施工,参与了从涩谷站的规划・设计阶段(2012年)到正式施工阶段(2018年)的相关工作。
白子慎介
东京地铁株式会社(东京METRO) 改良建设部
入职帝都高速度交通营团后,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间担任改良建设部涩谷基础设施建设课长。2017年4月调动至改良建设部,作为第二工程事务所长参与涩谷再开发项目至今。
森正宏
东京急行电铁株式会社(东急)
涩谷开发事业部 开发推进组区划整理担当 课长
1994年,神戸大学工学部土木工学科毕业后,入职东京急行电铁株式会社(现东急株式会社)工作。2001年开始负责东京地铁副都心线与东急东横线相互直通运营项目中涩谷~代官山段的地下化规划和涩谷地下车站建设工程,2008年涩谷站街区土地区划整理项目启动后开始负责项目管理和现场的施工管理。
小肋立二
太平洋顾问(Pacific Consultants)株式会社
综合项目部 涩谷PLAYING经理
1983年,早稲田大学理工学部土木工学科毕业后入职太平洋顾问(Pacific Consultants)。1988年左右开始从事有关大型开发项目的交通规划研究工作。之后,重点负责以轨道车站为中心的交通节点建设和城市开发规划方面的工作。之后两次影响命运的邂逅分别是1990年与二子玉川站周边开发的相关人员和1997年与涩谷站周边整备计划的相关人员的相遇。主要从事交通设施规划调整,现仍在从事该项工作。
篠塚雄一郎
日建设计
城市项目总部 TOD规划部 规划设计主管
曾在建设顾问公司从事政府方面的城市开发规划与车站周边开发等工作,于2008年加入日建设计。以包括国内外轨道车站在内的综合城市开发项目的基础规划为中心,推动了涩谷站、有乐町站和下北泽站等项目的规划。近年来从事公共空间的灵活利用等工作,还参加了许多传统顾问领域以外的活动。